在智能化浪潮中扬帆前行
我叫杨鑫鑫,是中保恒杰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队长。站在2025年的开端回望,2024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年,我带领团队在合肥某医院新区的安保阵地上,见证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行业碰撞出的火花。2024年初春,医院新区的挑战给了我当头一棒。这座占地11.4万平方米的开放式院区,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医患纠纷、车辆拥堵、消防隐患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传统的人力巡逻模式在庞杂的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保安员跑断腿也追不上突发事件的速度,监控盲区成了安全隐患的温床,直到公司推行“恒杰信息管理系统”,局面才迎来转机。
那段时间,我和团队白天调试设备,夜晚啃读操作手册,周末泡在公司的“智能特训营”里。三个月后,当“恒杰信息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时,我们已经能熟练调用无人机巡航、人脸识别轨迹追踪和热力图预警功能。特别是无人机送血保障任务中,我们通过启动无人机挂载恒温血箱,自动规划绕开树木和管线的航线;地面队员同步清空降落点人群,划出临时起降区,血包便精准投送至血液接受室,比单程运输传统人力运输快了整整1个半小时。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智能化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给“守护”二字插上了翅膀。
但技术的锋芒之下,人性的温度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底色。去年夏天,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家属因治疗费用问题与医生爆发激烈争执。系统警报响起时,我本以为会看到剑拔弩张的场面,却发现那位中年男人正蹲在墙角痛哭。那天下午,我没有按照流程强制驱离,而是递上一杯温水,听他倾诉照护病患的艰辛。两小时后,我们协调院方开通绿色通道,并联系社工介入援助。家属离开时那个深深的鞠躬让我顿悟:再先进的系统也无法替代共情与沟通,而技术真正的价值,是让我们从重复劳动中抽身,去守护那些必须由“人”才能完成的责任。
如果说2024年是扎根医院项目的沉淀之年,那么2025年将是我主动突破舒适区的开拓之年。我为自己规划了三条清晰的路径:夯实专业根基、拓宽行业视野、攀登职业新峰。
首先,我决心在专业资质上实现跨越。今年计划考取保卫管理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和人力资源师三项证书,每张证书都对应着职业发展的关键拼图:保卫管理员资格将强化我的专业能力,计算机二级认证能提升智能系统适配能力,而人力资源师学习则帮助我优化团队管理方法论。这些知识不仅服务于当前岗位,更是为未来管理更大团队储备能量。每周我会抽出10小时系统性备考,将医院项目中积累的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例如把处理医患纠纷的案例融入人力资源课程中的“冲突管理”模块。
与此同时,我要求自己跳出单一项目经验的局限。在医院安保体系日趋成熟后,我想主动向公司申请参与政府、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项目轮岗。上个月在合肥某大型商场的短期支援经历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安全管理更侧重消防应急和客流疏导,智能巡检、热力成像仪的应用场景与医院截然不同。未来半年,我计划每月抽3天时间跟随其他项目队长学习,从校园安保的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到写字楼消防中控的联动逻辑,逐步构建全域化的行业认知。这种跨领域经验不仅能反哺医院项目的创新,更让我在行业智能化转型中拥有更广阔的视角。
职业晋升的目标同样清晰。我渴望从一线队长向区域管理者的角色进化,这意味着需要贴近总部战略,学习资源配置、标准化流程制定等更高维度的技能。为此,我想主动承担起“智能安防系统推广内训师”的职责,将医院项目的落地经验提炼成课件,为公司一线项目团队授课。这项工作不仅能让我深入理解公司战略布局,更锻炼跨区域协同能力,这种技术与能力的结合,将成为我在行业智能化浪潮中持续前行的关键。
回望来路,八年的军旅生涯教会我“站岗就是站信任”,两年的安保工作让我读懂“守护需要与时俱进”。2025年,我将继续以学习者的姿态深耕一线。未来的安保人,左手握着智能终端,右手传递人性温暖,在数据与心灵的交响中,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守护者篇章。
文章转载来源:《中国保安》2025年第1期
Copyright ©️2020&中保恒杰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皖ICP备1100326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672号
网站建设:糖嗨建站/糖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