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保安岗的守护传承

我叫马广文,是中保恒杰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驻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保安队队长。2018年转业至今,我总觉得没离开“部队”。从前守军营岗哨,现在守医院门诊;从前带战士,如今带队员;从前的“稍息立正”变成“岗位规范”,可骨子里的“军人味”,像陈年老酒越熬越浓。
2024年年初,我进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项目担任保安队长。这里作为涉诉群众的“第一窗口”,每一次接待都关乎司法公信力。我发现部分岗位执行标准可以进一步优化:信访接待的细节可以更完善,岗哨的执勤状态可以更严谨。这让我想起在武警淮南支队当保卫股长的日子,为了提升班排协同,我曾带着战士们一遍遍打磨流程。部队的作风,从来都是“严”与“细”的坚持。
第二天,我第一个站在项目门口,把早会改成“现场复盘会”:“从今天起,我每天和大家一起到岗,每小时查一次岗位状态;咱们把每个岗位的职责再理一遍,让每一步都有标准可依。”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带着队员做了三件事:给信访岗、安检岗制定《岗位服务清单》,明确“接待要微笑、登记要规范、回答要准确”;每天下班前开“小交班”,像部队一样“事事有回音”;修订《值班执勤规范》,把“不准在岗玩手机、不准对群众不耐烦”写进制度,用“服务之星”评选代替批评。
今年,我被调到公司驻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保安服务项目,这里如同“生命的战场”,保安的每一次巡逻、每一次处置都关系患者安全。我把部队的“应急训练”搬了过来:每天班前会练“最小应急单元”,每周组织消防演练,每月搞“夜查”,让队员熟悉医院的每个出口、科室位置,掌握“帮助摔倒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技能。
5月12日中午,我接到门诊电话:“门口有个老人摔倒了!”抓起对讲机就跑,远远看见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我蹲下来摸了摸她的脉搏还平稳,松了口气,一边喊队员:“快拿急救箱!联系急诊科!”一边用身体挡住来往的车辆。队员们迅速疏导人群,不让车辆靠近。十分钟后,急诊科医生来了,把老人抬上担架。后来,老人的儿子握着我的手说:“多亏你们反应快,我妈没受二次伤害。”
在部队时,我常说:“带兵要带心,带心要带情。”到了保安岗,我还是这么想。我把队员当成“自己的兵”,用“传帮带”代替“命令指挥”。有个退伍战士小孙,刚来的时候觉得“保安工作太简单”。我带他去急诊岗,让他跟着老队员学“帮护士推病床”“安抚家属情绪”。有天晚上,急诊室来了个车祸患者,家属急得直哭,小孙一边帮着抬担架,一边说:“大姐,你别慌,医生马上就来。”家属握着他的手说:“小伙子,有你在,我不怕。”事后,小孙说:“队长,我以前觉得保安是‘看门’,现在才知道,我们是‘守着生命的门’。”现在,小孙成了“应急能手”,还帮着组织了“急救技能培训”,教队员们测血压、做心肺复苏。
对于我来说,“八一”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刻在灵魂里的“密码”,让我在保安岗上保持军人的“强迫症”,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守就守到最严。我知道,我守护的不仅是“岗位”,更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我传递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延续的不仅是“军人身份”,更是“八一精神”。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文章转载来源:《中国保安》杂志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