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保安”一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6年的风雨历程,“保安”似乎是是非不断。
小区保安打伤业主,工厂保安监守自盗,商场保安非法搜身,停车场保安乱收费.....频频发生的“保安员”违法乱纪现象被媒体大肆渲染曝光,这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式的片面报道,使百姓失去了对保安员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原本是给百姓带来安全感、受百姓信赖的保安,却成为不少人冷眼相加的对象。事实上,社会上包括媒体很少有人知道保安有正规与非正规之分,非正规保安成为行业的“老鼠屎”,保安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地影响。保安市场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对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公安机关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与手段,整治非正规保安,力图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促使行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历史上,公安部曾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先后四次开展对保安服务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虽然这几次清理整顿工作在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业法规的缺失,导致非正规保安屡治不止,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依然发生,保安市场依旧混乱。
行业呼唤立法。2009年9月28日,《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得通过;2010年1月1日,《条例》正式实行。《条例》对保安服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物业的保安员均纳入公安机关的监管范围,并进一步明确了公安机关的监管职责。
开展清理整顿,规范保安市场终于有法可依,各地公安机关纷纷采取行动:2009年下半年,云南省公安厅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了清理非法保安组织,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2010年5月中旬至8月底,四川省公安厅开展了清理非法保安组织,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6月10日,辽宁省公安厅召开了全省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现场会,6月23日至9月底,开展了规范自招保安单位管理、统一保安着装百日行动;7月初至9月底,济南市公安局开展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专项整治工作.....
依法整治,依法规范。监管部门应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加大对非法保安的整治力度,规范保安服务市场,这不仅仅体现着监管工作者职责是否到位,也是贯彻落实《条例》是成是败的风向标。然而,规范保安服务市场,将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又是一种责任,切莫“监”而“不管”。如何管理这支庞大的队伍,不是靠一次行动、一个通知、一次会议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科学系统的规划及配套措施。否则,将会出现“消化不良”。
从业人数庞大,监管机构不够完备,监管人员缺乏经验等问题,将会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保安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随着《条例》的深入贯彻与落实,保安服务业将步入有序、健康地发展轨道,保安员违法犯罪现象将逐步减少,保安队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辅警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百姓也将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